您在這裡

“氐”字是二級漢字,讀音是dǐ, dī(多音字),部首為氏,5劃。簡介:氐 。dī 。中國古代民族,居住在今西北一帶,東晉時建立過前秦、後涼。 ...

  • 漢字:
  • 拼音: dǐ,dī
  • 注音: ㄉ|ˇ, ㄉ|
  • 拼音分類: di3, di1
  • 讀音:
    di3
    di1
  • 全字筆畫數: 5
  • 部首: (除部首筆畫數: 1)
  • 五筆: qayi
Emoji及字體字庫

仿宋矢量字庫

氐 (仿宋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氐 (楷體矢量字庫)

黑體矢量字庫

氐 (黑體矢量字庫)
簡解


 中國古代民族,居住在今西北一帶,東晉時建立過前秦、後涼。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根本。
★ 筆畫數:5;
★ 部首:氏;
★ 筆順:1.撇(丿) 2.折(乛乙乚) 3.橫/提(一) 4.折(乛乙乚) 5.點/捺(丶乀)
 

”字的漢字編碼:

  • 漢字GBK編碼16進制:D8B5 (10進制GBK編碼:55477)
  •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5621 (區位碼高位56 ,區位碼低位21 ,16進制GB2312編碼:3815)
  • 漢字UTF8編碼16進制:%E6%B0%90 (數據庫中顯示:u8e6b090)
  • UNICODE編碼16進制:6C10 (10進制UNICODE:27664)
詳解

dī【動】
 低,低下。後作“低”。頭向下垂
  ◇ 封君皆氐首仰給焉。 —— 《漢書·食貨志下》。師古曰:“氐首,猶俯首也。”
dī【形】
 低;低廉。如:氐賤(即低賤)
dī【名】
 中國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居住在今西北一帶,東晉時建立過前秦(在今黃河流域)、後涼(在今西北)
  ◇ 自彼氐羌。 —— 《詩·商頌·殷武》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氐宿,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顆。也稱“天根”
 另見dǐ
dǐ【名】
 根本
  ◇ 尹氏大師,維周之氐。 —— 《詩·小雅·節南山》
  ◇ 氐,本也。 —— 《說文》。按,柢之古文。蔓根曰根,直根曰氐。
  ◇ 氐,柢也。 —— 《廣雅·釋言》
  ◇ 固其氐也。 —— 《太玄卷六堅》。注:“氐,本根也。”
dǐ【動】
 至,抵達。後作“抵”
  ◇ 氐者言萬物皆至也。 —— 《史記·律書》
 停止
  ◇ 進不氐,立不讓。 —— 《馬王堆漢墓帛書》
 另見dī
 
參考鍊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 國語辭典》:
  • 發音、講解:
    • 字詞鏈接:
      • 注音一式:ㄉㄧ
      • 漢語拼音:dī
      • 發音:
      • 講解:
  • 國語大辭典》:
更多

發表新回應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