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吏”字是一級漢字,讀音是lì,部首為口,6劃,對應Emoji符号:👲, 👨‍⚖️。簡介:吏 。l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

“吏”字的筆順

仿宋矢量字庫

吏 (仿宋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吏 (楷體矢量字庫)

黑體矢量字庫

吏 (黑體矢量字庫)
簡解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 筆畫數:6;
★ 部首:口;
★ 筆順:1.橫/提(一) 2.豎/豎勾(丨亅) 3.折(乛乙乚) 4.橫/提(一) 5.撇(丿) 6.點/捺(丶乀)
 

”字的漢字編碼:

  • 漢字GBK編碼16進制:C0F4 (10進制GBK編碼:49396)
  •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3284 (區位碼高位32 ,區位碼低位84 ,16進制GB2312編碼:2054)
  • 漢字UTF8編碼16進制:%E5%90%8F (數據庫中顯示:u8e5908f)
  • UNICODE編碼16進制:540F (10進制UNICODE:21519)
詳解

lì【名】
 (會意。甲骨文。從手(又),從中。以手持中。有人認為中為筆。“吏”、“事”、“使”古同字。本義:官吏)
 官員的通稱。漢以後,指低級官員或吏卒
  ◇ 吏,治人者也。 —— 《說文》
  ◇ 吏者,名之師也。 —— 《漢書·景帝紀》
  ◇ 吏所以治民也。 —— 《漢書·惠帝紀》
  ◇ 吏者,民之所懸命也。 —— 《管子·朋法》
  ◇ 王使委于三吏。 —— 《左傳·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
  ◇ 百吏庶民。 —— 《國語·周語》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 《戰國策·齊策》
  ◇ 據法守職不敢為非者,人吏也。 —— 《韓詩外傳》
  ◇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 ——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量其家之所有以為劑,而官與吏剖分焉。 —— 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吏勢(官吏的權勢力量);吏議(官吏商讨政事;處分官吏;拟議定罪);吏司(管理司法案牍的官);吏兵(官吏和士兵);吏舍(官吏居住或辦公的房子)。漢以後隻指一般的小官員或吏卒
 專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唐·杜甫《石壕吏》
 又如:吏目(八九品小官。又指地位在禦醫之下的一般醫生);吏員(古代地方官府的小吏);胥吏(小官吏);獄吏(舊時管理監獄的小官)
 吏部獄
  ◇ 而右将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 班固《漢書》
 姓
lì【動】
 治理;為官
  ◇ 夫吏者,理也。 —— 《漢書·王莽傳下》
  ◇ 是為長吏。 ——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 吏,所以治民也。 —— 《漢書·惠帝紀》
  ◇ 宦遊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 宋之問《藍田山莊》
 又如:吏才(為政的才能);吏方(為政的方略);吏道(官吏處理政務之道);吏隐(閑居下級官位);吏材(為政的才幹)
部 lìbù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 時韓愈吏部權京兆。 —— 宋·胡仔《苕溪漁隐叢話》
  ◇ 吏部拟用左通政。 —— 清·張廷玉《明史》
 又
 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胥 lìxù
 地方官府中掌管簿書案牍的小吏
治 lìzhì
 舊時指地方官吏的作風和治績
 澄清吏治
參考鍊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 國語字典》:
  • 國語辭典》:
  • 發音、講解:
    • 字詞鏈接:
      • 注音一式:ㄌㄧˋ
      • 漢語拼音:lì
      • 發音:
      • 講解:
  • 國語大辭典》:
更多

發表新回應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