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圻”字是二級漢字,讀音是qí, yín(多音字),部首為土,7劃。簡介:圻 。qí 。地的邊長。 。方千裡之地:“今土數圻而郢是城,不亦難乎”。... 漢字: 圻 拼音: qí,yín 注音: ㄑ|ˊ, |ㄣˊ 拼音分類: qi2, yin2 讀音: qi2 您的浏覽器不支持audio标簽 yin2 您的浏覽器不支持audio标簽 全字筆畫數: 7 部首: 土 (除部首筆畫數: 4) 五筆: frh Emoji及字體字庫 仿宋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黑體矢量字庫: 簡解 ● 圻 qí 地的邊長。 方千裡之地:“今土數圻而郢是城,不亦難乎”。 ● 圻 yín 古同“垠”,邊際。 ★ 筆畫數:7; ★ 部首:土; ★ 筆順:1.橫/提(一) 2.豎/豎勾(丨亅) 3.橫/提(一) 4.撇(丿) 5.撇(丿) 6.橫/提(一) 7.豎/豎勾(丨亅) “圻”字的漢字編碼: 漢字GBK編碼16進制:DBDF (10進制GBK編碼:56287)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5963 (區位碼高位59 ,區位碼低位63 ,16進制GB2312編碼:3B3F) 漢字UTF8編碼16進制:%E5%9C%BB (數據庫中顯示:u8e59cbb) UNICODE編碼16進制:573B (10進制UNICODE:22331) 詳解 ● 圻 qí【名】 (形聲。從土,斤聲。《說文》中與“垠”同字。本讀yǐn。本義:邊際) 畿,京畿。古稱天子直轄之地。亦指京城所領的地區 ◇ 矧惟若疇圻父。 —— 《書·酒诰》。鄭注:“謂司馬主封畿之事。” ◇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又如:圻父(古官名。掌封畿内軍事);圻甸(天子的領地,天子之地方千裡,千裡之内謂之“圻甸”);圻郊(都邑的郊野) 疆界;地域 ◇ 萬千裡曰王圻。 —— 《周書·職方》。注:“界也。” ◇ 今土數圻。 —— 《左傳·昭公三十三年》 ◇ 化協殊裔,風衍遐圻。 —— 晉·陸機《辯亡論上》 曲岸。通“碕 ◇ 湯泉發雲潭,焦煙起石圻。 —— 鮑照《苦熱行》 ◇ 圻岸屢崩奔。 ——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又如:圻岸(曲岸) 另見yín ● 圻 yín【名】 同“垠”。邊際 ◇ 四達無境,通于無圻。 —— 《淮南子·倏真》 另見qí 參考鍊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國語辭典》:圻 發音、講解: 字詞鏈接:圻 注音一式:ㄑㄧˊ 漢語拼音:qí 發音:您的浏覽器不支持 audio 标簽。 講解:您的浏覽器不支持 audio 标簽。 《國語大辭典》:圻 更多 圶 圷 圸 圹 場 圻 圼 圽 圾 圿 址 發表新回應 您的名字 評論 * 更多關於文字格式選項的資訊Plain text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自動斷行和分段。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