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纰”字是二級漢字,讀音是pí, pī(多音字),部首為纟,7劃,對應Emoji符号:🧶。簡介:纰 。(紕) 。pī 。布帛絲縷等破壞散開:線纰了。把這一團毛線纰開。 ...

“纰”字的筆順

仿宋矢量字庫

纰 (仿宋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纰 (楷體矢量字庫)

黑體矢量字庫

纰 (黑體矢量字庫)
簡解
、() pī
 布帛絲縷等破壞散開:線纰了。把這一團毛線纰開。
、() pí
 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素絲纰之”。
 所鑲的邊緣:“缟冠素纰”。
、() bǐ
 古代中國西北少數民族所織的獸毛布。
★ 筆畫數:7;
★ 部首:纟;
★ 筆順:1.折(乛乙乚) 2.折(乛乙乚) 3.橫/提(一) 4.橫/提(一) 5.折(乛乙乚) 6.撇(丿) 7.折(乛乙乚)
 

”字的漢字編碼:

  • 漢字GBK編碼16進制:E7A2 (10進制GBK編碼:59298)
  •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712 (區位碼高位71 ,區位碼低位2 ,16進制GB2312編碼:472)
  • 漢字UTF8編碼16進制:%E7%BA%B0 (數據庫中顯示:u8e7bab0)
  • UNICODE編碼16進制:7EB0 (10進制UNICODE:32432)
詳解
、紕 pī【名】
 疏忽;謬誤
  ◇ 五者一物纰缪。 —— 《禮記·大傳》
 如:纰越(過失,錯誤);纰妄(謬誤虛妄);纰戾(訛錯;不合情理);纰亂(錯亂);纰僻(錯誤)
 通“妣”。已故的母親
  ◇ 自傷紀考纰。 —— 《金廣延母徐氏紀産碑》
、紕 pī【動】
 布帛、絲縷等破壞披散。如:纰疏(布帛經緯松散);纰薄(布帛之類絲縷稀疏);纰缦(經緯稀疏的帛);纰纇(布帛等織物稀疏而有毛病。猶言次品);纰軟(稀疏柔軟)
 另見pí
漏 pīlòu
 因疏忽而産生的錯誤疏漏
缪 pīmiù
 差錯,謬誤
、紕 pí【名】
 (形聲。從糸,比聲。本義:緣飾;邊緣)同本義
  ◇ 從糸,比聲。謂氐所制毛布。 —— 《說文》。按,此字本當訓“緣”也。
  ◇ 纰,緣也。 —— 《廣雅》
  ◇ 缟冠素纰。 —— 《禮記·玉藻》。注:“邊緣也。”
、紕 pí【動】
 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
  ◇ 纰,飾也。 —— 《爾雅》
  ◇ 素絲纰之。 —— 《詩·鄘風·幹旄》
  ◇ 纰以爵韋六寸。 —— 《禮記·雜記》。注:“在旁曰纰。”
 另見pī
參考鍊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更多

發表新回應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