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解讀 “缯”字是二級漢字,讀音是zèng, zēng(多音字),部首為纟,15劃。簡介:缯 。(繒) 。zēng 。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缯纩(絲織品和絲綿的合稱... 漢字: 缯 拼音: zèng,zēng 注音: ㄗㄥˋ, ㄗㄥ 拼音分類: zeng4, zeng1 讀音: zeng4 您的浏覽器不支持audio标簽 zeng1 您的浏覽器不支持audio标簽 全字筆畫數: 15 部首: 纟 (除部首筆畫數: 12) 五筆: xulj ⭐️ 這幅插圖展示了一位身穿古代服飾的人正在使用古老的織布機織造彩色絲綢。圖中人物專注于織造工作,周圍擺放着各色絲線,突出了絲織品的豐富性和美麗。背景的古色古香氛圍與古代裝飾品增添了曆史感,使畫面既生動又具有教育意義。通過這樣的插圖,孩子們可以直觀地了解“缯”字的意義,即古代的絲織品,同時也能感受到古代人們在生産絲綢時的場景和氛圍。這樣的視覺展現有助于加深對漢字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記憶。 Emoji及字體字庫 仿宋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黑體矢量字庫: 簡解 ● 缯、(繒) zēng 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缯纩(絲織品和絲綿的合稱)。缯彩。 ● 缯、(繒) zèng 捆,紮:把這根竿子缯好。 ★ 筆畫數:15; ★ 部首:纟; ★ 筆順:1.折(乛乙乚) 2.折(乛乙乚) 3.橫/提(一) 4.點/捺(丶乀) 5.撇(丿) 6.豎/豎勾(丨亅) 7.折(乛乙乚) 8.豎/豎勾(丨亅) 9.點/捺(丶乀) 10.撇(丿) 11.橫/提(一) 12.豎/豎勾(丨亅) 13.折(乛乙乚) 14.橫/提(一) 15.橫/提(一) “缯”字的漢字編碼: 漢字GBK編碼16進制:E7D5 (10進制GBK編碼:59349)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7153 (區位碼高位71 ,區位碼低位53 ,16進制GB2312編碼:4735) 漢字UTF8編碼16進制:%E7%BC%AF (數據庫中顯示:u8e7bcaf) UNICODE編碼16進制:7F2F (10進制UNICODE:32559) 詳解 ● 缯、繒 zēng【名】 (形聲。從糸(mì),曾聲。本義: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 同本義 ◇ 缯,帛也。 —— 《說文》 ◇ 雜帛曰缯。 —— 《三蒼》 ◇ 瘗缯。 —— 《禮記·禮運》 ◇ 赤绨緣缯。 —— 《漢書·匈奴傳》。注:“缯者帛之總名。” ◇ 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單衣。 —— 《史記·滑稽列傳》 ◇ 灌嬰,睢陽販缯者也。 —— 《漢書·灌嬰傳》 又如:缯服(絲織的衣服);缯絮(絲絮。也指絲絮作成的棉衣);缯纩(絲布與絲棉絮的合稱);缯帛(絲綢之統稱);缯布(缯帛布疋) 通“矰”。古代射鳥用的箭 ◇ 治其缯繳。 —— 《戰國策·楚策四》 ◇ 好弋者先具繳與缯。 —— 《淮南子·說山》 ◇ 缯繳充蹊。 —— 《三國志·袁紹傳注》 又如:缯繳(即矰繳。獵取飛鳥的射具。繳為系在短箭上的絲繩;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古國名。姒姓,相傳為夏禹後裔 姓 另見zèng ● 缯、繒 zèng【動】 綁;紮 ◇ 缯絲為弦。 —— 《新增格古要論·制琴法》 另見zēng 參考鍊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更多 缪 缫 缬 缭 繕 缯 缰 缱 缲 缳 繳 發表新回應 您的名字 評論 * 更多關於文字格式選項的資訊Plain text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自動斷行和分段。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