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隰”字是二級漢字,讀音是xí,部首為阝,16劃。簡介:隰 。xí 。低濕的地方:“山有榛,隰有苓”。 。新開墾的田。 。 。...

  • 漢字:
  • 拼音: xí
  • 注音: ㄒ|ˊ
  • 拼音分類: xi2
  • 讀音:
    xi2
  • 全字筆畫數: 16
  • 部首: (除部首筆畫數: 14)
  • 五筆: bjxo

仿宋矢量字庫

隰 (仿宋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隰 (楷體矢量字庫)

黑體矢量字庫

隰 (黑體矢量字庫)
簡解


 低濕的地方:“山有榛,隰有苓”。
 新開墾的田。
★ 筆畫數:16;
★ 部首:阝;
★ 筆順:1.折(乛乙乚) 2.豎/豎勾(丨亅) 3.豎/豎勾(丨亅) 4.折(乛乙乚) 5.橫/提(一) 6.橫/提(一) 7.折(乛乙乚) 8.折(乛乙乚) 9.點/捺(丶乀) 10.折(乛乙乚) 11.折(乛乙乚) 12.點/捺(丶乀) 13.點/捺(丶乀) 14.點/捺(丶乀) 15.點/捺(丶乀) 16.點/捺(丶乀)
 

”字的漢字編碼:

  • 漢字GBK編碼16進制:DAF4 (10進制GBK編碼:56052)
  •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5884 (區位碼高位58 ,區位碼低位84 ,16進制GB2312編碼:3A54)
  • 漢字UTF8編碼16進制:%E9%9A%B0 (數據庫中顯示:u8e99ab0)
  • UNICODE編碼16進制:96B0 (10進制UNICODE:38576)
詳解

xí【名】
 (形聲。阜:土山,與土地有關。本義:低濕之地)
 同本義
  ◇ 隰,阪下濕也。 —— 《說文》
  ◇ 下濕曰隰。 —— 《爾雅·釋地》。李注:“謂土地窊下常阻洳,名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 —— 《公羊傳·昭公元年》
  ◇ 原隰底績。 —— 《書·禹貢》
  ◇ 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 —— 《周禮·大司徒》
  ◇ 牧隰臯。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注:“隰臯,水厓下濕。”
  ◇ 平原之隰。 —— 《管子·形勢》。注:“下澤也。”
  ◇ 丘隰水潦。 —— 《淮南子·時則》
  ◇ 山有榛,隰有苓。 —— 《詩·邶風·簡兮》
  ◇ 南望原隰。 —— 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隰草(低濕地方所生長的草);隰臯(水邊低窪,生長牧草的地方)
 新開墾的田地
  ◇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 《詩·周頌·載芟》
參考鍊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 國語辭典》:
  • 發音、講解:
    • 字詞鏈接:
      • 注音一式:ㄒㄧˊ
      • 漢語拼音:xí
      • 發音:
  • 國語大辭典》:
更多

回應

發表新回應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