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語文的來曆

   “語文”一詞出現的曆史并不長。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隻有語文 一科,教授的仍是曆代古文,當時稱為“國文”課。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于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 語特點。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并嘗試編寫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 生再次提出将“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采納,随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的一門主課。

漢字總量是多少

中國漢字總量是多少,大家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有「總彙漢字之大成」評價的《康熙詞典》,在書後附有《補遺》,「盡收冷僻字,再附《備考》,又有音無義或音義全無之字」,收錄的漢字是4萬多個。1994年出版的《中華字海》收入了87019個漢字,而已經通過專家鑒定的北京國安咨詢設備公司的漢字字庫,收入有出處的漢字91251個,據稱是目前全國最全的字庫。與龐大的漢字庫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曆代日常書面語常用的不同的漢字數量一般都控制在三四千個。數量上并沒有超過最初的文字甲骨文。國家在1988年公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選收了2500個常用字、1000個次常用字,總共隻有3500字。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前副所長紀恒铨認為,一個國家的文字總量有增有減,但基本字的數量則比較固定。漢字有很多,可以分做很多層面。中國常用漢字有2500多個,隻要掌握了它們,就可以熟練閱讀現代漢語書面語了。《毛澤東選集》5卷本,使用的不同漢字也不超過2000多個。小學語文大綱規定學生應該認識3000個漢字,如果掌握了1800多個漢字,也就可以脫盲了。

漢字簡介

漢字是漢語書寫的最基本單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曆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整理小篆,“書同文”的曆史從此開始。盡管漢語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是書寫系統的統一減少了方言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将漢字構造規律概括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律,是“用字法”。

三千餘年來,漢字的書寫方式變化不大,使得後人得以閱讀古文而不生窒礙。但近代西方文明進入東亞之後,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紛紛掀起了學習 西方的思潮,其中,放棄使用漢字是這場運動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運動的立論以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許多使用漢字國家即進行了不同程 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日文假名的拉丁轉寫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都是基于這種思想。中國大陸将漢字筆劃參考行書草書加以省 簡,于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簡化字總表》,在中國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灣則一直使用繁體中文。

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來曆

從倉颉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曆代中國學者一直緻力于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于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颉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颉如果确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号,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裡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号,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号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曆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漢語簡介

漢語:
    世界主要語言之一。屬漢藏語系,是這個語系裡最主要的語言。除了中國大陸和台灣省以外,漢語還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大約有13億。漢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漢語的标準語是近幾百年來以北方官話為基礎逐漸形成的。它的标準音是北京音。漢語的标準語在中國大陸稱為普通話,在台灣稱為國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稱為華語。

中外重要節日簡表

節名 時間 說明
元旦 公曆1月1日 原在農曆正月的第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以公元紀年,便用“元旦”指公曆的 1月1日,而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也叫“元夜、元夕、上元、燈節”等。
情人節 公曆2月14日 也叫“聖瓦倫泰因節”。原流行于歐美,現在中國也開始流行。

中國時歲表

農曆一月
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獻春、春王、華歲、歲歲、肇歲、開歲、獻歲、芳歲、初歲、初月、初陽、孟陽、新陽、春陽、春王、太簇、歲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謹月、建寅、寅月、楊月、孟春月、叁微月、叁正、叁之日、睦月、上月

農曆二月
如月、梅見月、梅月、麗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着夾鐘、仲鐘、仲春、仲陽、中和月、四陽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壯、竹秋、花朝

農曆叁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春、蠶月、花月、桐月、桃月、月、嘉月、辰月、稻月、櫻筍月、姑洗、桃浪、雩風、五陽月、桃季月、花飛月、小清明、竹秋

農曆四月
乏月、荒月、陽月、農月、乾月、巳月、畏月、雲月、槐月、麥月、朱月、馀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維夏、始夏、槐夏、得鳥羽月、花殘月、仲侶、純陽、純乾、正陽月、和月、麥秋月、麥候、麥序、六陽、月、梅溽

頁面

訂閱 一把刀《中文字典》📕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