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撚”字是一級漢字,讀音是niǎn, niē(多音字),部首為扌,11劃,對應Emoji符号:🤏, 🤌。簡介:撚 。niǎn 。用手指搓轉(zhu刵 ):撚麻繩。 。搓成的條狀物:燈... 漢字: 撚 拼音: niǎn,niē 注音: ㄋ|ㄢˇ, ㄋ|ㄝ 拼音分類: nian3, nie1 讀音: nian3 您的浏覽器不支持audio标簽 nie1 您的浏覽器不支持audio标簽 全字筆畫數: 11 部首: 扌 (除部首筆畫數: 8) 五筆: rwyn Emoji及字體字庫 Emoji符号: 🤏 (捏), 🤌 (捏手指)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撚”對應Emoji表情符号“🤏 (捏), 🤌 (捏手指)”,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号:🤏🤌 還有橫排PNG圖片 及動畫GIF圖片 也方便大家複制粘貼到微信、QQ等地方,還可以查看該符号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仿宋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黑體矢量字庫: 簡解 ● 撚 niǎn 用手指搓轉(zhu刵 ):撚麻繩。 搓成的條狀物:燈撚兒。 ● 撚 niē 古同“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夾住。 ★ 筆畫數:11; ★ 部首:扌; ★ 筆順:1.橫/提(一) 2.豎/豎勾(丨亅) 3.橫/提(一) 4.撇(丿) 5.點/捺(丶乀) 6.點/捺(丶乀) 7.折(乛乙乚) 8.點/捺(丶乀) 9.折(乛乙乚) 10.點/捺(丶乀) 11.點/捺(丶乀) “撚”字的漢字編碼: 漢字GBK編碼16進制:C4ED (10進制GBK編碼:50413)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3677 (區位碼高位36 ,區位碼低位77 ,16進制GB2312編碼:244D) 漢字UTF8編碼16進制:%E6%8D%BB (數據庫中顯示:u8e68dbb) UNICODE編碼16進制:637B (10進制UNICODE:25467) 詳解 ● 撚 niǎn【動】 (形聲。從手,念聲。本義:用手指搓轉) 同本義 ◇ 輕攏慢撚抹複挑。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撚就(揉縮);撚髯(用手指搓着腮上的胡須);撚斷髭須(比喻費盡心思);撚繩;撚燈芯;将兩股紗撚成一根線 領導 ◇ 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撚雜劇班頭。 —— 賈仲明《淩波仙》 驅逐;追趕。如:撚出門(驅趕出家門) 聚;聚合成股。因稱成群的人為撚。亦為清代中葉後反政府農民武裝撚子或撚軍的簡稱。如:撚分子(湊分子);撚信(火藥引線);撚黨(清軍對撚軍的稱呼) 用同“撈”。如:撚河泥 拿;捏;提;舉 ◇ 閑撚紫箫吹。 —— 杜牧《杜秋娘》 又如:撚着汗(捏着汗) ● 撚 niǎn【名】 用線、紙等搓成的條狀物 ◇ 甯戀本鄉一撚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 《西遊記》 又如:燈撚;紙撚兒 另見niē ● 撚度 niǎndù ◎ 表示繩線強度的每英寸線所繞的圈數 ◎ 在單位長度的紗中,纖維所撚成的回旋數,紗的強度主要由撚度決定,一般撚度大強度也大 ● 撚接 niǎnjiē 将(兩根繩子或一根繩子的)兩個部分連結在一起 ● 撚軍 Niǎnjūn 清朝的一支農民起義隊伍(1852—1868),活動在安徽北部和河南一帶,主要領袖有張洛行、賴文光等。曾在太平天國領導下與太平軍配合作戰。1866年分為東、西兩支,最後被清軍消滅 ● 撚撚轉兒 niǎnnianzhuànr 兒童玩具,用木頭或塑料等制成,扁圓形,中間有軸,一頭尖,玩時用手撚軸使旋轉 ● 撚碎 niǎnsuì 撚成粉末 香煙在我手中撚碎了 ● 撚熄 niǎnxī 踩滅(如香煙使之成為煙頭) 匆匆撚熄香煙,立正 ● 撚着鼻子 niǎnzhebízi 形容克制忍耐,受了氣也不敢發作 ◇ 朝奉帶了舵公到湯少爺船上磕頭,謝了說情的恩,撚着鼻子回船去了。 —— 《儒林外史》 亦作“捏着鼻子” ● 撚轉兒 niǎnzhuànr 寫有字母、用作升官圖、登山圖等遊戲的以決定參與者得分多少、進行遊戲的小陀螺 ● 撚子 niǎnzi ◎ 用來點燈、點煙鬥、點火的小紙、棉撚 紙撚子 ◎ 經撚或紡在一起的一束纖維,常用棉紗做,利用毛細作用吸油燃燒 撚 niē【動】 捏,揉塑。如:撚土成香(捏泥成香);撚塑(揉捏塑造);撚着鼻子(形容忍氣吞聲的樣子) 握持。如:撚香(持香禮拜);撚掿(用兩個指頭捏住) 按。如:撚管(按抑管孔。吹奏管樂器的手法) 堵塞。如:撚船(泥船縫) 另見niǎn 參考鍊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國語辭典》:撚 發音、講解: 字詞鏈接:撚 注音一式:ㄋㄧㄢˇ 漢語拼音:niǎn 發音:您的浏覽器不支持 audio 标簽。 《國語大辭典》:撚 更多 捜 捷 捸 捹 捺 撚 捼 捽 捾 捿 掀 發表新回應 您的名字 評論 * 更多關於文字格式選項的資訊Plain text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自動斷行和分段。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