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解讀 “籀”字是二級漢字,讀音是zhòu,部首為竹,19劃。簡介:籀 。zhòu 。〔籀文〕古代的一種字體。中國春秋戰國時流行于秦國,今存... 漢字: 籀 拼音: zhòu 注音: ㄓㄡˋ 拼音分類: zhou4 讀音: zhou4 您的浏覽器不支持audio标簽 全字筆畫數: 19 部首: 竹 (除部首筆畫數: 13) 五筆: trql ⭐️ 圖像解釋 這幅插圖展現了一位古代學者在練習書法的情景。圖中的學者穿着傳統漢服,坐在古風書桌前,手持毛筆正在臨摹刻有石鼓文的石碑。石鼓文是古代的一種書法字體,也稱為大篆,源自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背景中的竹林和散落的古籍增添了學術氛圍,使整個場景顯得更為典雅和甯靜。 這幅畫不僅描繪了“籀”字的書法藝術形态,還體現了古代學者的學習環境和精神風貌,符合中小學生及初學漢語人士的教育需求。 Emoji及字體字庫 仿宋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黑體矢量字庫: 簡解 ● 籀 zhòu 〔籀文〕古代的一種字體。中國春秋戰國時流行于秦國,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稱“大篆”。 閱讀:籀讀(讀書)。籀繹(閱讀并理出文章的脈絡)。 ★ 筆畫數:19; ★ 部首:竹; ★ 筆順:1.撇(丿) 2.橫/提(一) 3.點/捺(丶乀) 4.撇(丿) 5.橫/提(一) 6.點/捺(丶乀) 7.橫/提(一) 8.豎/豎勾(丨亅) 9.橫/提(一) 10.撇(丿) 11.折(乛乙乚) 12.點/捺(丶乀) 13.折(乛乙乚) 14.撇(丿) 15.豎/豎勾(丨亅) 16.折(乛乙乚) 17.橫/提(一) 18.豎/豎勾(丨亅) 19.橫/提(一) “籀”字的漢字編碼: 漢字GBK編碼16進制:F4A6 (10進制GBK編碼:62630)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846 (區位碼高位84 ,區位碼低位6 ,16進制GB2312編碼:546) 漢字UTF8編碼16進制:%E7%B1%80 (數據庫中顯示:u8e7b180) UNICODE編碼16進制:7C40 (10進制UNICODE:31808) 詳解 ● 籀 zhòu【動】 同本義 ◇ 籀,讀書也。 —— 《說文》 ◇ 蔔籀雲。 —— 《春秋傳》。按,今本《左傳》凡卦兆之詞皆以繇為之。 ◇ 重籀《論語》諸書。 —— 章炳麟《檢論·訂孔下》 ◇ 睲河海之行、帝王、妃後、臣宰、農工、徒隸之法,無不籀也。 —— 清·龔自珍《知歸子贊》 又如:籀讀(誦讀);籀書(即籀文) 通“抽”。抽取;引出 ◇ 揮兔豪而匪固,籀魚網而終滅。 —— 唐·李俨《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文》序 又如:籀演(引申;演繹) ● 籀 zhòu【名】 漢字的一種文體。一名大篆 ◇ 周宣王史名籀,其所著文字曰籀文。亦曰大篆。 ——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 籀,史籀,周太史造大篆。 —— 《玉篇》 ◇ 仇校篆籀,篇章畢觌。 —— 晉·左思《魏都賦》 又如:籀文(我國古代書體的一種);籀篆(古代的一種書體。即大篆) ● 籀文 zhòuwén 古代大篆字的字體。因著錄于《史籀篇》而得名 參考鍊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國語辭典》:籀 發音、講解: 字詞鏈接:籀 注音一式:ㄓㄡˋ 漢語拼音:zhòu 發音:您的浏覽器不支持 audio 标簽。 講解:您的浏覽器不支持 audio 标簽。 《國語大辭典》:籀 更多 簻 簼 簽 簾 簿 籀 籁 籂 籃 籄 籅 發表新回應 您的名字 評論 * 更多關於文字格式選項的資訊Plain text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自動斷行和分段。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