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字是二级汉字,读音是jiàn,部首为讠,11划。简介:谏 。(諫) 。jiàn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进谏... 汉字: 谏 拼音: jiàn 注音: ㄐ|ㄢˋ 拼音分类: jian4 读音: jian4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audio标签 全字笔画数: 11 部首: 讠 (除部首笔画数: 9) 五笔: ygli Emoji及字体字库 仿宋矢量字库: 楷体矢量字库: 黑体矢量字库: 简解 ● 谏、(諫) jiàn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 笔画数:11; ★ 部首:讠; ★ 笔顺:1.点/捺(丶乀) 2.折(乛乙乚) 3.横/提(一) 4.竖/竖勾(丨亅) 5.折(乛乙乚) 6.点/捺(丶乀) 7.撇(丿) 8.横/提(一) 9.竖/竖勾(丨亅) 10.撇(丿) 11.点/捺(丶乀) “谏”字的汉字编码: 汉字GBK编码16进制:DAC9 (10进制GBK编码:56009) 汉字GB2312编码10进制:5841 (区位码高位58 ,区位码低位41 ,16进制GB2312编码:3A29) 汉字UTF8编码16进制:%E8%B0%8F (数据库中显示:u8e8b08f) UNICODE编码16进制:8C0F (10进制UNICODE:35855) 详解 ● 谏、諫 jiàn【动】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 谏,证也。 —— 《说文》 ◇ 谏者,正也。 —— 《楚辞·七谏序》 ◇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 —— 周礼·司谏》注 ◇ 掌谏五恶。 —— 《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 三谏不从。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左传·僖公二年》 ◇ 保氏常谏王恶。 —— 《周礼·地官》 ◇ 大臣强谏。 —— 《战国策·赵策》 ◇ 扶苏以数谏。 —— 《史记·陈涉世家》 ◇ 忠谏之路。 —— 诸葛亮《出师表》 ◇ 不为拒谏。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匡正;挽回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通“间”。离间 ◇ 郭开受谏,李牧就诛。 —— 唐·皮日休《忧赋》 ● 谏、諫 jiàn【名】 谏官 ◇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 杜甫《晚出左掖》 又如: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通“间”。间谍 ◇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 —— 《韩非子·八经》 姓 ● 谏官 jiànguān 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 鲁公为谏官。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 谏劝 jiànquàn 直言规劝 ● 谏书 jiànshū 臣下向帝王进谏的奏章 ● 谏友 jiànyǒu 能直言相劝的朋友,即“诤友” ● 谏诤 jiànzhèng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 谏诤即见听。 —— 《汉书》 谏阻 jiànzǔ 直言劝阻 参考链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更多 谊 谋 谌 谍 谎 谏 谐 谑 谒 谓 谔 添加新评论 您的名字 评论 * 关于文本格式的更多信息Plain text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自动断行和分段。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