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言”字是一級漢字,讀音是yán,部首為言,7劃,對應Emoji符号:🗣。簡介:言 。yán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zh恘g...

“言”字的筆順
  • 漢字:
  • 拼音: yán
  • 注音: |ㄢˊ
  • 拼音分類: yan2
  • 讀音:
    yan2
  • 全字筆畫數: 7
  • 部首: (除部首筆畫數: 0)
  • 五筆: yyyy
Emoji及字體字庫
Emoji符号: 🗣 (說話的人影)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對應Emoji表情符号“🗣 (說話的人影)”,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号:🗣
還有橫排PNG圖片
Emoji: 🗣, Text: 言
動畫GIF圖片
Emoji: 🗣, Text: 言
也方便大家複制粘貼到微信、QQ等地方,點擊:Emoji符号"🗣"和圖片鍊接,還可以查看該符号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仿宋矢量字庫

言 (仿宋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言 (楷體矢量字庫)

黑體矢量字庫

言 (黑體矢量字庫)
簡解

yán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zh恘g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言歸于好。“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姓。
 行
★ 筆畫數:7;
★ 部首:言;
★ 筆順:1.點/捺(丶乀) 2.橫/提(一) 3.橫/提(一) 4.橫/提(一) 5.豎/豎勾(丨亅) 6.折(乛乙乚) 7.橫/提(一)
 

”字的漢字編碼:

  • 漢字GBK編碼16進制:D1D4 (10進制GBK編碼:53716)
  •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4952 (區位碼高位49 ,區位碼低位52 ,16進制GB2312編碼:3134)
  • 漢字UTF8編碼16進制:%E8%A8%80 (數據庫中顯示:u8e8a880)
  • UNICODE編碼16進制:8A00 (10進制UNICODE:35328)
詳解

yán【動】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橫表示言從舌出。“言”是張口伸舌講話的象形。從“言”的字與說話或道德有關。本義:說,說話)
 同本義
  ◇ 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 《說文》
  ◇ 志以發言。 ——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 志以定言。 —— 《左傳·昭公九年》
  ◇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國語·周語上》
  ◇ 言,心聲也。 —— 《法言·問神》
  ◇ 言,口之利也。 —— 《墨子經》
  ◇ 言者所以在意。 —— 《莊子·外物》
  ◇ 具言所聞。 ——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 趨機而言。 —— 《後漢書·列女傳》
  ◇ 言于李??。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
  ◇ 言訖不見。 —— 明·魏禧《大鐵椎傳》
  ◇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 宋·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又如:言絕(言罷;說完);言言(直言);言不盡意(言語無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達出來);言戲(說話輕浮不莊重);言人人殊(人各一詞,所言各異);言笑自若(談笑自得的樣子);言之無文(說話沒有文采條理);言方行圓(即言行不一);言信(說到做到的信用);言爽(說話不守信用);言不顧行(言行不一);言歡(說笑)
 議論,談論
  ◇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 ——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又如:言路(谏官的職務);言事(在君主時代,臣民與天子、國君議論政事);言文(談論文辭);言默(議論和沉默);言狀(所述情狀)
 記載
  ◇ 雁蕩山…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 —— 宋·沈括《夢溪筆談》
  ◇ 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 宋·蘇轼《石鐘山記》
 又如:言行錄(錄記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書)
 問
  ◇ 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豎何能?” —— 《史記》。王引之述聞:“言王,問王也。”
 又如:言問(訊問)
 告知;告訴
  ◇ 其順之,然後言其喪筭。 —— 《禮記》。鄭玄注:“言,語也。”
 又如:言諷(用委婉的語言示告)
 陳述;叙述
  ◇ 臣願悉言聽聞,唯大王裁其罪。 —— 《韓非子》
 又如:言功(陳述功績)
 解釋引文、詞語或某種現象的發端詞,相當于“就是說”或“意思是”
  ◇ 《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 —— 《孟子》
 說明
  ◇ 言其利害(說明合從的好處和不合從的害處。其,指示代詞,代合從,它的)。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yán【名】
 話,言語,口語。又特指怨言、謗言
  ◇ 父母之言。 —— 《詩·鄭風·将仲子》又
 諸兄之言。
  ◇ 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 —— 《國語·周語上》
  ◇ 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谪意。 —— 唐·白居易《琵琶行》序
  ◇ 王如其言。 —— 晉·幹寶《搜神記》
  ◇ 未嘗有言。 —— 明·劉基《賣柑者言》
 思其言。
  ◇ 是何言。 ——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言能踐行(說到做到);言語高低(指說話沒分寸,沖撞别人);言差語錯(言語沖撞或口舌之争);言言善果(多說勸人行善的話,必有好處);言同勒石(喻指說的話深刻而珍貴,如同刻石);言詞(用語言表達的詞彙或詞句);言不盡意(言語無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達出來);言不願行(言語和行為不相符合);言語妙天下(言語精妙,天下沒有人比得上);言聽謀決(說的話聽從照辦);言廢(說的話不被采納);言簡義豐(語言簡練,含意豐富);言與心違(言語與心意相違背);言智(言語的才智);言無倫次(言語雜亂無章)
 言論;見解;意見
  ◇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 《詩·小雅·雨無止》
  ◇ 言無二貴,法無兩适,故言行而不軌于法令者必禁。 —— 《韓非子》
 又如:言揚行舉(根據德行和聲名來選擇人才);言金(珍貴的言論);言之成理(言論能自成系統而有文理);言中無物(言論空洞而無實際内容)
 言辭;辭令;辭章
  ◇ 無乃非盟載之言,以阙君德;而執事不利焉。 —— 《左傳》
 又如:言外(言辭本身以外的意思);言使(使者。使者主要在傳達言辭,故稱言使);言泉(言辭滔滔不絕,如泉水般湧出。比喻口辯敏捷,言語通暢);言多必失(言辭過多,必定發生差錯)
 政令;号令
  ◇ 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 —— 《國語·周語》。韋昭注:“言,号令也。”
 又如:言語(命令;指示);言文(法律條文);言文刻深(法律條文嚴峻刻薄);言出法随(命令一下達,就依法考核、賞罰)
 誓言;盟辭;約言
  ◇ 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 《楚辭》
  ◇ 史載筆,士載言。 —— 《禮記》。鄭玄注:“言,謂會同盟要之辭。”
 又如:言約(口頭言語為約定);言瑞(信言)
 建議;主意;計策
  ◇ 我言為服,勿以為笑。 —— 《詩·大雅》
 又如:言責(進言的職責)
 學說;主張
  ◇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 《孟子》
 言語或文章中的字
  ◇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唐·白居易《琵琶行》序
 又如:五言詩;七言詩
 口語或文章中的句子
  ◇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論語》
  ◇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 《史記》
 又如:一言為定;片言九鼎
 著作
  ◇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漢·賈誼《過秦論》
 又如:言對(文體的一種)
● 姓、 yán【助】
 無義,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語氣助詞
  ◇ 靜言思之。 —— 《詩·邶風·柏舟》
  ◇ 既盟之後,言歸于好。 —— 《左傳》
必有中 yánbìyǒuzhòng
 一說就說到關鍵、要害的地方。形容說話恰當得體
  ◇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論語·先進》
不及義 yánbùjíyì
 義:義理,指事情的道理。指隻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說到正經的道理
  ◇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 《論語·衛靈公》
不由衷 yánbùyóuzhōng
 所說的話不是發自内心。形容口是心非
  ◇ 言不由衷,質無益也。 —— 《左傳·隐公三年》
出法随 yánchū-fǎsuí
 宣布之後就立即依法執行
傳身教 yánchuán-shēnjiào
 在口頭上傳授講解,在行動上以身作則。指從言行兩方面進行教育
辭 yáncí
 ◎ 說話所用的詞句
 ◎ 話語
  ◇ 與為言辭。 ——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道 yándào
 說;說道
 那人言道和你是同鄉
定 yándìng
 說定;說好
多語失 yánduō-yǔshī
 話說多了就難免有說錯的地方
官 yánguān
 谏官
  ◇ 被言官聽劾,拿送法司究問。 —— 《警世通言》
歸于好 yánguīyúhǎo
 ◎ 保持友誼,重新成為好朋友。言是虛字無義
 ◎ 調解和和解
歸正傳 yánguī-zhèngzhuàn
 開始談或讨論正題。在評話和舊小說中用作套話
  ◇ 和尚一看不對頭,趕緊言歸正傳,預備說完了好告辭。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過其實 yánguò-qíshí
 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
  ◇ 馬谡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 《三國志·馬良傳》
 後亦指說話過分,不符合事實
和 yánhé
 講和
歡 yánhuān
 歡快地交談
 握手言歡
簡意赅 yánjiǎn-yìgāi
 語言雖精練簡潔,但已概括要義
教 yánjiào
 用語言進行說教
教 yánjiào
 教訓;說教
 言教不如身教
近旨遠 yánjìn-zhǐyuǎn
 言詞簡單淺近而意旨宏大深遠
路 yánlù
 ◎ 向政府提出批評或建議的途徑
 ◎ 發表意見的機會
 廣開言路
論 yánlùn
 關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務的議論
 提倡言論自由
  ◇ 常好言論。 ——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 以快言論。 —— 清·劉開《問說》
情 yánqíng
 以男女愛情為主題的
 言情小說
人人殊 yánrénrénshū
 每人說的話都不一樣。指各有自己的見解
甚詳明 yánshènxiángmíng
 論述很詳盡明了
談 yántán
 談話;談論
  ◇ 言談大有緣。 ——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談舉止 yántán-jǔzhǐ
 指人的言語、舉動、行為
 觀其言談舉止,倒是像個文人
聽計用 yántīng-jìyòng
 說的話都聽,出的主意都被采納。形容非常信任
  ◇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 —— 《史記·淮陰侯列傳》
 亦作“言聽計從”
外之意 yánwàizhīyì
 含蓄而沒有明白指明的意思
為心聲 yánwéixīnshēng
 漢·揚雄《法言·問神》:“故言,心聲也”。意指言語是表達心意的聲音,即言語反映思想
笑 yánxiào
 說笑
 不苟言笑(不随便說笑,形容人态度莊重)
笑自若 yánxiào-zìruò
 自若:如常。有說有笑,如同平日。形容在異常的情況下,仍能不變神色
  ◇ 時羽适請諸将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 《三國志·關羽傳》
行 yán-xíng
 一個人的語言和行動
 言行一緻,表裡如一
行若一 yán-xíngruòyī
 說的與做的一個樣。形容能說到做到
  ◇ 非義之事不計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 漢·劉向《劉田稷母》
  ◇ —— 亦作“言行一緻”
行一緻 yán-xíngyīzhì
 同“言行若一”
  ◇ 以及目标‘言行一緻’的美德推測起來,這也正像他的話。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猶在耳 yányóuzài’ěr
 話音仿佛還在耳邊回響。喻指對所說的話印象深刻。亦指别人的話剛說不久
語 yányǔ
 說出來的話;說出來的一個詞
語 yányu
 [方言]∶招呼;回答;開口
 回答呀,别不言語
語 yányu
 說話
  ◇ 與人罕言語。 —— 明·魏禧《大鐵椎傳》
  ◇ 市人之言語。 —— 唐·杜牧《阿房宮賦》
責 yánzé
 ◎ 指君主時代臣下對君主進谏的責任
 ◎ 指對自己的言論所負的責任
者無罪,聞者足戒 yánzhěwúzuì,wénzhězújiè
 盡管意見不完全正确,提出批評的人并沒有罪,被批評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說的錯誤,也大可以拿聽到話來警惕自己
  ◇ 聞‘五子洛汭之歌’,則知夏政荒矣。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 ——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之不預 yánzhī-bùyù
 沒有把話說在頭裡
 言出法随,勿謂言之不預
之成理 yánzhī-chénglǐ
 話說得有道理
之無文,行而不遠 yánzhīwúwén,xíngérbùyuǎn
 言:言辭。文:文采。行:流傳,流行。謂語言若沒有文采,就不會流傳很遠
之無物 yánzhī-wúwù
 指文章或言論空洞,沒有内容
之有據 yánzhī-yǒujù
 說話和寫文章有充分的證據或事實根據
之有理 yánzhī-yǒulǐ
 說話有道理
 抓住哲學争論的界線使其言之有理
之鑿鑿 yánzhī-záozáo
 鑿鑿:确實。講得非常确實
  ◇ 言之鑿鑿,确可信據。 —— 《聊齋志異·段氏》
重 yánzhòng
 話說得過重
 
參考鍊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更多

發表新回應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