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诂”字是二級漢字,讀音是gǔ,部首為讠,7劃。簡介:诂 。(詁) 。gǔ 。用通行的話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訓诂。解诂... 漢字: 诂 拼音: gǔ 注音: ㄍㄨˇ 拼音分類: gu3 讀音: gu3 您的浏覽器不支持audio标簽 全字筆畫數: 7 部首: 讠 (除部首筆畫數: 5) 五筆: ydg Emoji及字體字庫 仿宋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黑體矢量字庫: 簡解 ● 诂、(詁) gǔ 用通行的話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訓诂。解诂。字诂。 ★ 筆畫數:7; ★ 部首:讠; ★ 筆順:1.點/捺(丶乀) 2.折(乛乙乚) 3.橫/提(一) 4.豎/豎勾(丨亅) 5.豎/豎勾(丨亅) 6.折(乛乙乚) 7.橫/提(一) “诂”字的漢字編碼: 漢字GBK編碼16進制:DAAC (10進制GBK編碼:55980)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5812 (區位碼高位58 ,區位碼低位12 ,16進制GB2312編碼:3AC) 漢字UTF8編碼16進制:%E8%AF%82 (數據庫中顯示:u8e8af82) UNICODE編碼16進制:8BC2 (10進制UNICODE:35778) 詳解 ● 诂、詁 gǔ【動】 (會意。從言,從古,古亦聲。本義:用通行的話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同本義 ◇ 诂,訓故言也。 —— 《說文》 後漢桓譚傳鄭興傳注皆引說文、訓古言也 ◇ 诂者,古也。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 —— 《毛詩·周南·關睢》诂訓傳疏 ◇ 诂,訓故言也。 —— 《後漢書·桓譚傳》注 ◇ 雄少而好學,不為章句,訓诂通而已,博覽無所不見。 —— 《漢書·揚雄傳》 又如:诂解(用當代語言解釋古語);诂訓(解釋古書的文義。也用以指古言古義。同故訓) ● 诂、詁 gǔ【名】 古言古義;詞語的意義 ◇ 同字而異诂,同辭而異義。 —— 陸遊《萬卷樓記》 又如:诂釋(古言古語的解釋) 參考鍊接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系列參考鏈接 更多 諷 設 訪 訣 證 诂 诃 評 詛 識 诇 發表新回應 您的名字 評論 * 更多關於文字格式選項的資訊Plain text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自動斷行和分段。
發表新回應